三维热管散热技术深度解析
一、技术原理:三维热管重构导热路径
-
传统热管的瓶颈
U型热管因两端传热特性导致鳍片中央形成"低温盲区",散热效率受限。实测显示,中央区域温差可达15°C以上,形成散热死区。 -
3DHP核心创新
-
叉状三端结构:新增垂直中央分支,直接覆盖CPU热点区域,使导热路径缩短40%
-
零弯折设计:中央热管垂直插入鳍片,毛细力衰减降低至传统设计的23%
-
热平衡优化:采用非对称布局,三端温差控制在±2°C内
-
二、产品实现:V系列分级散热方案
型号 |
热管配置 |
解热能力 |
核心特点 |
---|---|---|---|
V4 |
2×8mm 3DHP |
220W |
ITX兼容双塔结构 |
V6 |
3×6mm 3DHP |
260W |
增压扇叶设计 |
V8 |
4×6mm 3DHP |
340W |
微缝双塔/28.5dBA |
V10 |
5×6mm 3DHP |
340W+ |
工业级滚珠轴承风扇 |
三、性能优势实测
-
温度控制:V8在i9-14900K测试中,峰值温度较传统6热管低7.2°C
-
噪音优化:满负载噪音较竞品降低11%(28.5dBA vs 32dBA)
-
成本效益:2根3DHP热管实现传统4热管效能,材料成本降低18%
四、行业突破与挑战
-
技术颠覆性
-
对比Noctua方底热管:悬空设计不增加底座面积(保持39×39mm)
-
优于Palit Double U:零弯折使工质流速提升35%
-
-
制造难点
三端焊接需控制0.2mm壁厚公差,2025年通过激光焊接+AI质检使良率达98.7%
五、未来演进方向
-
4D热管阵列:2026年计划推出覆盖GPU显存区域的4D结构
-
AI温控整合:与MasterPlus+软件联动实现动态调速
-
下一代适配:预研支持TDP 380W的Arrow Lake-S平台